故事觀點 / 優雅老後

我愛活動: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

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這樣的說法,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重點是:你有經常活動嗎?活動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活動的範圍很廣,比如:運動、散步、和朋友聊天、聚餐、旅遊……等。只要不是待在家裡看電視,走出家門與他人互動,就是活動。

 

瑞典曾進行一項流行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發現:「獨自一人生活而且沒有家人或朋友來訪的受驗者,一年當中罹患失智症的比率為16%,另一方面與家人同住,且每星期至少有一次朋友或兒女等人來訪的受驗者,發病率只有2%。」這證明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多與他人以及社會保持互動,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西元2011年澳洲墨爾本大學也以嚴謹的研究證實:「運動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

 

台灣目前失智失能的人口約佔老年人口的20%,即每5個老人當中就有一人為失智或失能,比例相當高,是老年人不得不注意的病症。失能失智的人,生活起居都需要仰賴他人照顧,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同時家人為此付出的辛勞更是難以言喻。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據調查顯示:「有6成老年人不參與社會活動,5成不運動,9成患有慢性疾病。每五位就有一位老年人曾經跌倒」,這樣的數據不禁讓人擔心失能失智的人口會加速增長。更不幸的是由於老年人口增加,具生產力的青年人口比例下降,國家和社會資源因而被削減,社會福利對老年人的照護也無法隨著老年人口增加而等比提高。同時由於少子化,子女照顧父母的能力也相對弱化。在可見的未來,失能失智人口的長期照護會是個艱難的任務。

 

「宅在家裡」不出門就是失能的開始,而失能則距離失智不遠。「預防失智」是現在不做,將來會後悔的事。有人問知名的神經學家斯默爾 (Gary Small)醫師:「就算改變壞習慣,會不會因為年齡太大,也不能保護自己的腦子了?」斯默爾醫師回答:「永遠不嫌晚!只要從今天開始改善生活習慣,就可立即修復昨日的損傷。」

 

下列提供的活動可幫助您逐漸遠離失智病症的風險:

 

1.「活到老,學到老」,不要害怕嘗試新的事物。例如:搭過捷運嗎?煮幾道以 前沒嘗試過的菜。學習發簡訊,和家人及朋友保持聯繫等。

 

2.「寫日記」,有些人認為一輩子沒寫過日記,年紀大了更不容易。年輕時忙於工作生活,上了年紀,比較有充裕的時間可就之。寫日記不需要有文學家的文筆,只要平舖直述地記下:

■今天講的或做的最滿意的三件事,給自己按個讚。

■有欠缺、可再改善的三件事,提醒自己加油。

 

3.「走出家門、不要宅在家裡」,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出門到公園曬曬太陽、看個展覽、當志工或者參加社區活動。這些活動可增加與人互動的機會,延緩大腦和身體的退化。

 

4.「運動」,有氧運動對大腦有益,可加快心跳,而且部份的動作需要協調四肢,可以促進思考,達到活化小腦功效。同時,運動時腦部的血液流量增加,可降低腦部缺血的風險。

 

人體所需的氧氣和藉由食物中攝取的營養,都是經由血液循環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血液循環不佳時,氧氣和營養便無法有效地支援身體的運作所需,身體因而逐漸虛弱,疾病便會上身。

 

運動是促進血液循環最好的方法之一,對銀髮族來說,有氧運動是最好的運動。方法如下:

 

第一:「走路」,若體力可負荷,每日可健走20-30分鐘,速度以會微喘但不吃力為主,每週3次以上。或以一般舒適的速度散步,每日30-40分鐘,每週3-4次以上。

 

第二:「甩手」,在家或戶外均可完成,每次10-15分鐘,每日可做1-2次。

 

第三:參加揚生60館的「生活平衡實踐坊~來去動動」活動,學習如何避免身體功能的局部退化。

 

以上三種運動方式,都不需要特別的設備和場所,時間也可自己控制且不花費用,簡單實用,只要持之以恆,效果自然會顯現。

 

要活就要動,讓我們一起來活動吧!

<< 上一則 回列表頁面 下一則 >>

其他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NEWS LETTER

揚生風箏報

加入揚生健康電子報,我們將不定時提供您關於健康活動的相關報導,讓您的健康 UPUP !!

訂閱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