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觀點 / 活動報導

青銀共創:共玩共老,共學共好,我們老得好幸福

 

如何在初老時,為中老、老老做準備? 


只要人類持續演進,就一直會有世代差異,即使銀齡族之間也有世代差異。有別於舊世代銀齡族的價值觀,新一代的銀齡族(指戰後嬰兒潮大約是1946 - 1964 年出生者),不追求長命百歲,而是活得好比活得久重要;不期望養兒防老,而是自立自強;不會把全部家產都留給後代,自己省吃儉用,而是好好照顧安排自己的老後;不再倚老賣老,而是開創自己的第三人生;不再覺得自己老了沒用,而是覺得自己還年輕!


以台灣平均壽命80歲而言,如果現在60歲,還有20年壽命,隨著科技進步,不小心就會活到100歲。如何在初老時,為中老、老老做準備?揚生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花旗基金會共同合作《青銀共創締造高齡友善環境:台灣青銀共創改善高齡者生活品質與提升自癒力新媒體推廣研究計畫》,舉辦系列論壇和青銀工作坊。邀請76位跨領域、跨世代的專家學者、退休者、社會設計、媒體、學生、社區講師等接力參與,一同思考55 - 70歲的族群在飲食、運動、認知、人際上的困擾與改善之道,產出共玩共學,共老共好的3+1提案。這麼多人串聯投入,一起耕耘高齡領域,相信我們會老得好幸福!

 

揚生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花旗基金會共同合作,8-9月邀請了各領域學者專家參與了3+1主題的四場專家論壇。


青與銀共創.共享.共融


新一代的銀齡族在40幾歲時,才開始接觸網路,50歲左右才有手機網路。而Z世代(1995 - 2005年出生),被視為「活在網路上的第一代」,是數位原生代,對手機出現前的世界樣貌毫無記憶。一代一代的差異,越來越巨大。


這些差異,可以從139位60 - 70歲族群的問卷訪談和青銀工作坊中窺見一二。在飲食課程的選擇上,60+的族群會比較關注口腔與吞嚥訓練,60歲以下的族群則比較想了解外食怎麼吃才健康;運動的困擾上,60+的族群會因為沒人一起運動或沒人指導而不想運動,60歲以下的族群則是因為太忙或不想太累而不想運動。認知上,刺激腦力的方式,60+的族群會偏好實體的桌遊,60歲以下的族群則偏好手機或ipad遊戲。生活中人際上的困擾,60+的族群,超過一半的人覺得自己人際很好沒有困擾,60歲以下的族群則是不知道如何結交新朋友或者是不喜歡出門。


訪談中有些60+族群提到希望能和年輕人多接觸,但生活中除了和子女的相處外,其實很少有機會接觸其他年輕人,他們說:「要了解,也要先有機會相處認識才是」。一位學生說:「藉由青銀共創工作坊和長輩討論的過程,發現很多實際狀況和我們想的可能不一樣,一種遊戲對不同世代的人感受可能不同」。青銀共創系列工作坊「共創」了這個機會,開啟不同世代彼此對話,解放我們既定的認知、框架,學習去尊重、理解,甚至欣賞不同的生命,進而達到「共融」。

 

10-11月陸續舉辦了3+1主題的青銀共創工作坊,開啟不同世代彼此對話,學習彼此尊重、理解。


慢慢老.好好老的3+1生活提案


從專家論壇、問卷調查訪談、到青銀共創系列工作坊,持續由揚生專業健管師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長庚大學復健科學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朝陽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的老師與學生們共同接力,透過跨域學習、多元刺激、換位思考,擬定適合初老、有效提升自身自癒力、低成本、有趣、易執行的生活提案,於社區推廣,並製作線上影片,推廣給更多社會大眾。



祝我們健康.快樂.平安


沒有意外的話,有一天,我們都會老。請停下來想想,你想透過你的雙手打造一個怎樣的高齡社會?工作坊參與者寫下的前三名分別為健康、快樂、平安,佔比41%。再來為自在、多彩多姿、尊重理解,合佔25%。還記得卡片結尾時,我們常習慣寫上「祝你平安、健康、快樂」嗎?雖是老調,卻也最真切反映出不同世代底層對生命的共同想望。

每隻手都代表一個人的力量與期盼,有這麼多人投入高齡領域,相信我們會老得好幸福!

 

<< 上一則 回列表頁面 下一則 >>

其他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NEWS LETTER

揚生風箏報

加入揚生健康電子報,我們將不定時提供您關於健康活動的相關報導,讓您的健康 UPUP !!

訂閱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