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接AI智慧照護時代
圖片來源: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台灣的人口結構已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可以預期的是,對於醫療照護人員與醫療資源的需求將會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無論是更長的壽命、慢性疾病的普遍化與醫療資源的緊縮,對於醫療體系或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必須及早因應的課題,如何利用(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註)提升高齡照護效率與品質非常值得探討。
健康監控與疾病預防
隨著生活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個人健康,因此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成為全球健康照護的焦點。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Analytics, 2018)的報告預測,到了西元2030年大約會有70%的企業採用至少一種形式的人工智慧,而在眾多的AI新技術中,醫療保健方面的應用特別受到重視。 利用穿戴裝置(如智慧型手錶)紀錄各種健康數據,及時監測身體狀況,增加自主健康管理的意識,瞭解自身的健康狀況,進而降低到醫院看診的頻率。另一方面,大家最為熟知的「達文西手術系統」(da Vinci Si Surgical System)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機械手臂微創手術系統,西元2000年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認證在美國上市,突破傳統手術時所遭遇到的困難,大幅提升手術的安全與品質,開啟微創手術的新時代。
為了讓醫生和護理人員有更多時間關注在患者的病情上,台北榮民總醫院和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今年也開始導入「AI門診」,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加速醫療影像判讀及提高診斷一致性與精準度,協助醫師快速準確的判斷病因,分析病史及環境影響因子,引導其進行預防性護理計畫。在人工智慧AI的幫助下,能簡化行政和臨床醫療流程,縮短看病的繁瑣流程,亦能妥善應用在健康管理、護理照護及醫療策略等不同層面,改善醫療服務效率與降低醫療成本,可見未來運用人工智慧來解決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人工智慧藉由模仿人類智能,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以現階段技術來看,具備多種功能的服務型機器人,已經可以為我們解決許多生活瑣事,例如:透過睡眠偵測掌握呼吸睡狀態、自動同步量血壓、體溫、血糖生理訊息、追蹤用藥正確性與規律性等等;但電腦畢竟還是無辦法跟人類的大腦一樣有各種思維、意識或感受能力,去辨識複雜的情緒、感情和動機。如何讓人工智慧傳達有「溫度」的關懷服務,除了要建立清楚明確的指令外,在設計時確實是需要一些巧思。若要做到無微不至的照顧,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亦會是未來科技接下來要發展的重要方向。
狗狗機器人身體能靈活移動,雙眼可顯示各式各樣的表情,可以像真正的小狗般尋找主人,與家人建立情感連結,帶給人們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