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觀點 / 優雅老後

糖尿病問答集:什麼是糖尿病?為什麼有糖尿病?若發生後如何控管其惡化?

Q1.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會增加的疾病。

 

Q2.糖尿病有幾種?

糖尿病有好幾種,但約有90%的患者是屬於第二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是雖有糖尿病遺傳因子,但胰臟功能正常,只因生活習慣不好,使得胰島素的作用逐漸變差、或胰島素的分泌量逐漸變少所引起的。這一類型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藉由改善生活習慣來預防糖尿病的產生。

 

Q3.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人體中由食物轉化而來的葡萄糖,是維持人體運作的要素之一,而葡萄糖要成為人體可用的熱量,必須有胰島素的協助。胰島素是一種荷爾蒙,由胰臟所製造。當胰島素的分泌越來越少或作用越來越差時,葡萄糖就很難被轉換為熱量,為人體所用,而身體誤以為缺乏熱量是因為缺葡萄糖,就啟動了補救機制,把存在肝臟或脂肪裡的肝醣或脂肪重新轉換回葡萄糖,加上原有的葡萄糖,身體裡的糖分就過高了,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日子一久就成了糖尿病患者。

 

Q4.哪些人是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1.遺傳—糖尿病不會由有糖尿病史的父母直接遺傳下來,但體質上會有容易引發罹患糖尿病的因子,如果他們不注意生活習慣的話,兩個因素一加,便會成為糖尿病的候選人。

2.肥胖者。

3.飲食不當又缺乏適量運動者。

4.壓力大—強烈的壓力會讓大腦分泌腎上腺素等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減弱胰島素的作用,使得血糖開始升高。

5.孕婦—懷孕中胎盤所分泌的荷爾蒙會導致胰島素的作用變差,升高血糖值。

6.年齡—高齡者身體機能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退,胰臟機能也跟著衰退,如果飲食不當、又不運動,也會成為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Q5.血糖高為什麼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一般健康的人,血糖會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但是如果胰島素的供應出現問題時,不能充分地把食物中的葡萄糖轉化為熱量時,飯後血糖值就會升高,若高血糖的狀態持續存在,最後會變成糖尿病。

糖尿病就是從食物轉化而來的葡萄糖繼續存留在體內,不能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熱量,沒有熱量,人體變得虛弱。換言之,有吃食物跟沒吃一樣,因為食物轉換成葡萄糖之後卻不能為人體所用,只是堆積在體內,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會食量大增的原因。同時,血液中過剩的葡萄糖也會傷害血管或細胞,進而引發各種併發症。

 

Q6.為什麼胰臟無法分泌充足的胰島素;為什麼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無法充分地發揮作用?

這兩個問題目前為止,醫學界仍沒有答案。

 

Q7.如何判斷自己已得了糖尿病或糖尿病正在自己體內進行中?

糖尿病是一種身體長時間處於高血糖狀態、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機能又變差的疾病,初期很少有自覺症狀,當你的身體出現了下面列舉的症狀時,表示高血糖的狀態已經在你的身體有一段時日了。

1.排尿次數和排尿量變多,

2.容易口渴,

3.容易餓,明明吃很多卻變瘦了,

4.容易疲倦。

因此,平常應定時檢測血糖值才能預防糖尿病的生成。

 

Q8.被告知罹患糖尿病時,應該怎麼處理?

1.如果是初期的糖尿病,應以飲食控制和適量運動為主要的改善方法,一段時間後如仍無法控制或改善,再考慮藥物治療。

2.糖尿病不是經由病毒或細菌的感染引發的疾病,是因人體內有糖尿病遺傳的因子,加上後天不良的生活習慣、不適當的飲食和缺乏運動等因素,併發為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是沒有藥物可以根治的,最上策是改變生活習慣、食用適當的飲食並持續運動。

 

Q9.糖尿病可以痊癒嗎?

1.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因為體內存在遺傳因子,加上後天不當的生活習慣造成的,而遺傳因子不可能被消除,因此,只要你的生活習慣不改,糖尿病就會一直跟著你。

2.藥物不能根除糖尿病,它的作用只在幫你消化多餘的血糖而已,但當病情已趨嚴重時,還是得先利用藥物來控制病情,以避免引發併發症。服藥的同時生活習慣的改變須持續進行。

 

Q10.服用藥物後,生活習慣的改變是否還是很重要?

如上述,藥物只是暫時幫你消化血糖,是外力,是消極的,若改變生活習慣,人體裡的自癒力就會慢慢修補器官,改變體質,胰島素的分泌就會漸漸改善或趨於正常,這是積極的方法,因此還是很重要。

 

Q11.糖尿病容易引發哪些併發症?

糖尿病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會引發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對身體會造成極大的傷害。主要的併發症是:

1.視網膜病變—視力變差,甚至有失明的危險。

2.腎臟病變—腎臟功能慢慢變差,身體的廢棄物無法排出體外,開始堆積在體內,終至引起尿毒症,甚至需要定期洗腎。

根據臨床報告,需要洗腎的病患中,有約45%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者。

3.心臟及主要血管之併發病變—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肌梗塞。

 

Q12.如何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未病的高危險群,若要避免罹患糖尿病,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飲食和適量的運動是最好最經濟的方法。

已經診斷為初期糖尿病患者,仍以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為主要的改善方法。

 

Q13.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藥物療法如何能治療糖尿病?

1.飲食療法:是控管飲食來減輕胰臟的負擔,也就是控制每餐攝取的食物熱量。熱量太多,胰臟為了減少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必須不斷地分泌胰島素,使得胰臟更加疲勞,機能下降,久而久之,胰臟功能衰退,胰島素的分泌量低下,就會形成糖尿病。因此食療法的重點是所吃的食物熱量不可太多,太多就會增加胰臟的負擔。

2.運動療法:運動可以消耗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血糖降低,對胰島素的需求也就減少了。

3.藥物療法:如果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持續進行了一段時間,但糖化血色素仍無有效改善,再考慮藥物療法。

 

Q14.飲食療法的原則是什麼?

1.嚴守一日的熱量總攝取量,可以1500-1600卡為控管起點。

2.少油、少鹽,以清淡為主。

3.嚴禁砂糖、糖類製品及酒類的飲用。

4.多蔬果。

5.要有足夠的營養。

 

Q15.聽說肉食族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高,是真的嗎?

法國在一次長達14年、持續追蹤參與研究的六萬6485名女性的研究案中,發現有1372名婦女罹患糖尿病,研究案做了分析,發現

1.食用大量酸性食物的婦女,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比少吃酸性食物的婦女高出56%。

2.研究中所謂的酸性食物是指肉、乳酪、麵包、冷飲等,而最不會生成酸性物質的食物則包括水果、蔬菜等。

 

Q16.我已罹患糖尿病,聽說糖尿病患者有被迫截肢的風險,是真的嗎?

1.糖尿病是導致失明、心臟病、腎臟病甚至洗腎與截肢的主因,是一種對人體傷害至極的疾病。

2.會導致截肢,主要原因是因為糖尿病神經病變。人體血糖高,血液循環變差,使得神經細胞無法獲得充分的營養,造成神經組織出現障礙,它的主要症狀是:

①手腳發麻或疼痛。

②對於疼痛或熱的感覺變得遲鈍,無法察覺到燙傷或受傷,所以容易生成潰瘍(組織發炎)或壞疽(組織腐壞)。

③足部一旦形成壞疽,腳部就會腐爛,而導致被迫必須截肢的風險。

④糖尿病神經病變,常於糖尿病初期就出現。如果是初期的糖尿病神經病變,可以藉由控制血糖來阻止惡化。因此,一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必須立刻嚴格控制飲食,不要攝取過多的熱量。

 

Q17.糖尿病患者,對於疼痛或熱的感覺變遲鈍,如何確保手和腳的安全?

若手有受傷,容易發覺,而腳一般較少去注意,即便受了傷,因為痛感遲鈍,也不易察覺,因而糖尿病患者對於腳的保養應特別用心,建議方法如下:

1.每天檢查足部皮膚,觀察是否有疼痛、受傷或紅腫的跡象,如發現有傷口或變色的情況得立刻就醫。

2.小心修剪趾甲,避免皮膚受傷。如有嵌甲(凍甲)應就醫處理。

3.雙腳保持暖和,有助血液循環,尤其冬天應穿保暖的襪子和鞋子。

4.在室內或室外都不要赤腳走路,包括在家裡,以免踩到尖銳物品。

5.抽菸和蹺二郎腿會減少雙腳的供血量,減緩血液循環,應儘量避免。

6.每天走路,促進雙腳血液循環。

7.多泡腳,但需特別注意水溫,以免燙傷,水溫以38℃-40℃為宜,泡腳可促進雙腳的血液循環。

8.挑選合適的鞋子,避免太緊的鞋子傷了腳趾。

 
<< 上一則 回列表頁面 下一則 >>

其他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NEWS LETTER

揚生風箏報

加入揚生健康電子報,我們將不定時提供您關於健康活動的相關報導,讓您的健康 UPUP !!

訂閱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