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癒力 / 國際新訊

年齡歧視與健康

年齡歧視有多普遍?

年齡歧視(ageism)是一種基於年齡的偏見和刻板印象(stereotype)。根據聯合國的調查,全球每兩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對老年人持有年齡歧視的態度。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57個國家約83,034萬名成年人的調查發現,有60%的人認為老年人未受到社會的尊重,其中對老年抱持著「負面想法」的人,平均比對老年持「積極態度」的人少了7.5年的壽命,同時也發現已開發國家對老年人的負面觀感比例更高。事實上,年齡歧視是雙向的,過去遭遇年齡歧視的大多是年紀比較大的人,在職場往往對老年員工有刻板印象,認爲中高齡者因為年紀大,體力狀況無法負荷工作量,工作能力較低。如今年輕人也會遭到年齡歧視,年輕族群容易被貼上「媽寶」、「草莓族」、「不成熟」或「缺乏人生目標」等標籤,因此總被認為「經驗不足」而影響日後的職涯發展。


年齡歧視對老年人的影響

年齡歧視問題對人們的健康、福祉和人權有嚴重和深遠的影響,這些刻板印象也會誤導我們對他人的判斷,並由此造成社會的不公平。仔細觀察很多的社會政策或媒體報導,都不難發現其大致上都是從關懷服務或醫療照護的觀點出發,無形中塑造了老年人無助、等待被幫助的形象。久而久之,當老年人將這種負面的想法內化之後,就會自我否定自己的生理能力、心理能力與社會能力,從而影響其從疾病中復元的能力及參與認知性活動的意願,最終影響其生活的品質與壽命。年齡歧視常常又與性别歧視等意識形態和錯誤的老化迷思互為交錯,如此更加速老人身心衰退,增加社會孤立和孤獨感,限縮了他們表達意見的權力,增加被施暴和虐待的風險,使得老年人的窘境雪上加霜。

 

破除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所導致的身心健康問題和社會經濟損失往往超乎人們的想像。因此,我們需要積極改變社會上對陳舊過時的年齡偏見及定型觀念,傳遞正確的老化知識與態度給社會大眾,從而消除年齡歧視對老年人與年輕人的種種負面影響,減少對不同年齡人群的誤解。WHO在《關於年齡歧視的全球報告》中概述了年齡歧視的行動建議,其目的在於改善健康、增加機會、降低成本以及使人們在任何年齡都能夠有所作為,提高我們對年齡歧視所有方面的理解,以建立一個友善共榮的高齡社會。

 

學習接受每個年紀的自己

變老,是生命無可避免的環節,既然變老這件事無人可免,那為何我們還要對「老」充滿偏見?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在104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發現,超過5成受訪的長者認為老人「是體弱多病的」,另外4成受訪長者認為老人「是家人或社會的負擔」和「沒有工作能力的」。但是,有8成以上15-29歲的年輕人卻認為,老年人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顯示台灣年輕一代對老年人的看法普遍比老年人自身更為正向。
俗話說:「人老心不老」,現在有很多長輩儘管已經80、90歲,仍充滿活力的活著,並且對社會有貢獻,只要正向對待,變老未必就等於是世界末日。與其否認自己的年齡、騙自己還年輕,或許可以採取更明智的作法,從正面的觀點看待老年,所以不管你現在的年紀多大,都該重新認識老年,好好規劃你的老年生活吧!


<< 上一則 回列表頁面 下一則 >>

其他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NEWS LETTER

揚生風箏報

加入揚生健康電子報,我們將不定時提供您關於健康活動的相關報導,讓您的健康 UPUP !!

訂閱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