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觀點 / 名家觀點

你有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嗎

年齡和骨質密度息息相關。在成長階段,人體的骨質儲存大於代謝,骨質逐漸累積,到30歲左右達到巔峰。在30~40歲之後骨質就開始慢慢流失,年齡越大,骨質疏鬆的機會就相對越高。國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增加,為了防止中老年期的骨折,骨質疏鬆的預防是越早開始越好。

 

什麼是骨質疏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徵為骨質的量較低,骨的顯微結構變差,造成骨骼脆弱,容易骨折。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較常見於髖部(大腿骨上端)、脊椎和手腕部。

 

如何診斷骨質疏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測量的結果,若T值低於-2.5就是骨質疏鬆。雙能量X光吸收儀體積較大,大多在醫院或健診中心使用,通常是測量腰椎和髖部的骨質密度。在診所、藥局或社區篩檢有時會使用小型的超音波骨質密度測量儀,來測量手或腳的骨質密度,其結果可作為參考,但仍須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的檢查結果為診斷標準。

 

骨質流失的性別差異


骨質密度在30歲達到最高點,之後每年約流失0.5~1%的骨質。但女性在停經後的十到十五年內,每年約流失2~3%的骨質,因此女性在停經後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更高,骨折的發生率也明顯高於男性。

 

骨質疏鬆的盛行率


根據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報告 (NAHSIT 2004-2008),國內50歲以上人口,腰椎、股骨頸和前臂至少有一個部位符合骨質疏鬆診斷的,男性有22.6%,女性有41.2%。骨質疏鬆在台灣的中老年族群是一個常見的健康問題。

 

預防骨質疏鬆就是預防骨折


骨質疏鬆本身並沒有症狀,預防骨質疏鬆是為了減少將來骨折的機會。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台灣老人,大約有12%的男性和19.5%的女性,已有至少一節以上的脊椎體的壓迫性骨折。脊椎體骨折多半是由於骨質疏鬆,再加上跌倒或搬重物而發生,常引起嚴重的背痛與行動不方便。

 

髖部骨折在台灣也很常見。台灣每年大約有16000人髖部骨折,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約為1:2。台灣女性髖部骨折的發生率位居全球第七名,也高居亞太之冠。而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女性為15%,男性更高達22%;存活的患者約有一半可能不良於行。若能及早注意骨骼保健,儘量減少骨質流失,將可降低老年時因骨折而疼痛、住院、失能或死亡的風險。

 

骨折風險計算


世界衛生組織的骨折風險評估問卷中文版,適用於40~90歲之間的成年人,可估算未來十年內,因骨質疏鬆引起骨折的機率。可點選以下聯結進行評估:
http://www.shef.ac.uk/FRAX/tool.jsp?lang=cht

骨骼比較圖.jpg

 

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


年齡超過65歲、女性、45歲以前就提早停經、有過脊椎壓迫性骨折、副甲狀腺機能過盛、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曾經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家族中曾有人因骨質疏鬆而骨折、營養素不足或不均衡、運動不足、長期臥床、吸菸、飲酒過量、咖啡或茶攝取過多、體重過輕等等,都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

 

哪些人應該接受骨質密度檢查?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
(1) 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
(2) 65歲以下具有骨折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如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
(4) 50至70歲具有骨折危險因子的男性。
(5) 50歲以上且具低衝擊性骨折者。
(6) 罹患可能導致低骨量或骨量流失之相關疾病者。
(7) 所服用藥物和低骨量或骨量流失有相關者。
(8) 任何被認為需要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者。
(9) 接受治療中,用以監測治療效果者。
(10) 有骨密度流失證據而可能接受治療者。

<< 上一則 回列表頁面 下一則 >>

其他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NEWS LETTER

揚生風箏報

加入揚生健康電子報,我們將不定時提供您關於健康活動的相關報導,讓您的健康 UPUP !!

訂閱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