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癒力 / 國際新訊

心理健康疾病是潛在的慢性自殺,讓我們一起好好面對吧!

心理健康在COVID-19的隔離與封鎖之下,更彰顯其重要性,本期將從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2年新發佈的《世界心理健康報告:改變所有人的心理健康》( 2022 World mental health report: 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 for all ),摘錄其重點,提醒大家關注自己及周遭親友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具有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是我們整體福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含連結、功能、應對與茁壯四個面向。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


然而心理健康問題到處都是,往往沒有被妥善處理,也非常缺乏資源,全球每八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有心理健康的問題,71%的精神病患者沒有接受到適當的治療,在健康預算中,也只有2%用於心理健康議題。

 


在2019年,有9億7千萬人口遭受精神障礙疾病,其中女性占52.4%,男性為47.6%,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焦慮症(佔31%),次高來自於憂鬱症(佔28.9%),而高所得國家比低所得國家的精神病患比例高出許多。


心理健康甚至對於失能的影響甚鉅,2019年造成失能生活年數最高的十大主因,依序為背部與頸部疼痛、憂鬱症、聽力喪失、糖尿病、視力不佳、焦慮症、婦科疾病、缺鐵性貧血、偏頭痛及口腔問題。其中和心理健康相關者就佔了兩項,分別為第二名的憂鬱症與第六名的焦慮症,更顯示了心理健康造成生理健康的影響。

 


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心理健康的狀況和生理疾病有著雙向影響的關聯,如在非傳染性的慢性病中,患有心臟病的人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兩倍多;糖尿病與憂鬱症、間歇性暴食症、暴食症和神經性貪食症顯著相關;憂鬱症在癌症患者中尤為普遍;中風和憂鬱症彼此有很強的關聯;患有常見精神疾病的人,比一般人因為吸煙、糖尿病、心肌梗塞和高血壓而死亡的機率高出 8–12%。


因此,精神疾病的預防與心理健康促進更應採取積極的行動,其中又以自殺防治列為優先處理議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 LIVE LIFE 自殺防治方法。 LIVE LIFE 專注於四個證明有效的關鍵預防介入措施。


● 限制自殺手段與工具的使用。
● 與媒體互動並負責任地報導自殺議題。
● 培養青少年的社交和情感生活技能。
● 對受影響的所有人進行自殺行為的早期介入。


各國也有提出不少預防介入方案,如澳洲推行Act-Belong-Commit (A-B-C)計畫,鼓勵人們積極地提升心理健康。 它圍繞在三個主軸:


● 做一些事情來保持身體、社交、心理和認知方面的活躍(Act行動)。
● 與某人做某事以保持與朋友、家人和社區的聯繫(Belong 歸屬)。
● 做一些有意義的、重要的和有價值的事情來提供目的感(Commit 承諾)。


這個計劃透過線上資源(包括自助指南、概況介紹、當地活動清單和學校課程)和社區參與的支持,期望加強社區成員之間的聯繫,並幫助人們參與可以保護和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的多元活動。


在台灣,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老年人可以藉由參與擴大社會連結的活動,來保護其心理健康與福祉。最後將分享聯合國的IASC組織所設計的「與時俱進,COVID-19 大流行期間針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工具包」,藉由這個工具包可以在社區開啟一些對話交流,讓我們都有個幸福的晚年。

 

圖說:在台灣,也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老年人可以藉由參與擴大社會連結的活動,來保護其心理健康與福祉。

 

聯合國的IASC組織所設計的

「與時俱進,COVID-19 大流行期間針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工具包」

 

 

 

<< 上一則 回列表頁面 下一則 >>

其他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NEWS LETTER

揚生風箏報

加入揚生健康電子報,我們將不定時提供您關於健康活動的相關報導,讓您的健康 UPUP !!

訂閱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