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觀點 / 活動報導

【留齡講座】淺談情緒依附與情緒勒索──自我覺察與接納

講座日期:2024.08.15(四)
講座地點:揚生60館
講師:柯凱婷 馬偕醫院一般精神科暨身心科主治醫師
內容整理:聶湘秀 揚生護理師

 

【留齡講座】邀請到馬偕醫院一般精神科暨身心科柯凱婷醫師至【揚生60館】為長者演說「淺談情緒依附與情緒勒索──自我覺察與接納」。

 

摘錄講座精華

 
1. 柯醫師在門診遇到許多憂鬱症患者,提到會得憂鬱症是善良的人,就是太善良才會得到憂鬱症,常常會檢討懷疑自己,時間久了這些壓力於是爆發。
 
2. 只要是人都會有兩個需求,隨著年齡增張不斷地做調整,如何在兩種需求中找到平衡點:
 
獨立個體:偶爾會想要獨立,不想被束縛,不要管我。拿捏不好或沒做好時,會變成封閉自我,疏離人群無法維持長久關係。
 
與人連結:社交關係的建立,感受到歸屬情感。情感太強烈時,會造成沒有界限,讓人操縱掏空自己,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3. 家庭中的健康依附與界限,家庭健康依附的特徵:

 

安全感:家庭成員感到被理解和支持,能夠在情感上依賴彼此。
 
開放的溝通:成員之間能夠自由地分享感受和需求,促進相互理解。
 
相互尊重:每個成員的需求和界限都受到尊重,避免情緒勒索和操控
 

4. 好的 vs 不好的依附與界限:

 

好的依附與界限會讓家庭成員在感到安全的環境中更願意表達情感,減少衝突,增加家庭連結。
 
家庭成員可以順利的達成各階段的生命歷程的任務(艾瑞克·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將人的一生劃分為八個階段)。
 
 
   
5. 依附關係:是指個體在情感上對他形成的深厚連結。這種依附關係通常基於信任和安全感,並影響個體的情感表達和人際互動。依附關係的代間傳遞很重要,父母怎麼教養你,很可能會影響你之後教育小孩的方式。
 
安全依附:個體對他人有信任感,能夠健康地表達情感和需求。
 
   - 母穩定的情感表達及回應、開放的溝通、信任孩子和支持。
 
   - 感受到安全和被愛,建立了信任感,並且自我安撫。
 
焦慮依附:個體對他人有過度依賴,常常擔心被拋棄,情感表達可能過於強烈。
 
   - 母教養方式過度關注,父母對孩子的需求過度關注,擔心自己是否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父母情感反應可能會隨心情波動,有時候非常關愛,有時候卻表現憤怒。父母擔心被拒絕,對孩子情感反應非常敏感。
 
   - 孩子可能會感到不安,擔心自己是否值得被愛。擔心被拒絕或遺棄,經常面對拒絕時產生罪惡感。
 
回避依附:個體對情感表達感到不安,傾向於保持距離,避免親密關係。
 
   - 母教養方式通常強調孩子獨立性,避免與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保持情感距離。
 
   - 子人格特質:壓抑與否定自己情感,對情感需求感覺羞恥,過度獨立,避免情感親密,形成迴避依附。
 
6. 情緒勒索:指在親密關係中,某一方利用情感表達來操控另一方,使其感到必須遵從或屈服於某些要求。這種操控通常是隱性的,受害者在不知不覺中被迫做出妥協,進而感到內心的掙扎和不安。大部分勒索者無意識到自己在情緒勒索,而是因應內在衝突與焦慮的表現。
 

常見的三種情緒勒索方式:

 
   - 恐懼。舉例:如果你不幫我,我的房子就會被法拍,你怎能見死不救?
 
   - 義務感。舉例:別人的爸媽都會給他們買房的錢。
 
   - 罪惡感。舉例:我都是聽你的才選這個科系,都是你的錯;你都只幫弟弟不幫我,你就是偏心。
 
 

7. 覺察自己是否在被情緒勒索中?

 
    
8. 在50+的人,情緒勒索的施加者主要是:伴侶、子女、兄弟姊妹、朋友。
 
9. 情緒勒索者只接受一種結果,情感勒索者期望對方屈服於他們的要求。正常溝通能接受對方的拒絕,願意嘗試理解對方拒絕的理由。區分情緒勒索和正常溝通:
 
 
10. 情緒勒索者只接受一種結果,情感勒索者期望對方屈服於他們的要求。正常溝通能接受對方的拒絕,願意嘗試理解對方拒絕的理由。
 

11. 如何避免無意識的情緒勒索別人?如何面對被情緒勒索? 如何能夠成為獨立個體,又能與人連結?

 
建立界線
 
   - 明確界線,設定具體的界線。
 
   - 保持彈性:在設立界線時,留有一定的彈性,對方也可感受到你的善意。
 
覺察情緒
 
   - 長時間和自己的感受斷裂,沒有好好釐清自己內心的感受,也就不會滋養自己,就無法建立界線。
 
   - 柯醫師舉例:自己有腸躁症,每當肚子痛的時候,思考一下自己在緊張什麼?想到了之後肚子就不痛了!先覺察處理自己的情緒,情緒就像是一個警報器,響了之後找到原因並處理它,不能假裝它不存在。
 
   - 覺察感受會引導自己調整,不覺察感受會變得槁木死灰,了無生機。
 
調適失落
 
學習溝通技巧
 

12. 檢查我們的溝通語言,以下都是傷害別人的溝通方式:

 
 

13. 心理學家設定了六個軸向的幸福模式,大家也可以思考自己是否有做到:

 
 
14. 達賴馬喇名言:痛為難免,苦為自取。生命中很多事情不可逆,接受不完美與無法控制的事情,接納負面情緒,接納失落。依照價值觀行動,做你認為對的事。
 
15. 達賴喇嘛與屠圖大主教的對談:我們想消除自己的痛苦,方法就是轉而關懷他人的痛苦,越能關懷別人,就越能感受到喜悅。只有關愛與溫暖能帶來幸福,提升內在的力量,減少恐懼,培養信任。
 
 
 
 

 

<< 上一則 回列表頁面 下一則 >>

其他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NEWS LETTER

揚生風箏報

加入揚生健康電子報,我們將不定時提供您關於健康活動的相關報導,讓您的健康 UPUP !!

訂閱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