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憂鬱來敲門
辛苦了一輩子,熬到了退休,人生重要任務多已達成,壓力也減輕不少,正是能夠輕鬆享受人生的階段。但是,身體的退化、病痛的出現、心理上的失落感、對未來失能和死亡的恐懼等等,都考驗著這個階段的人生。
憂鬱是什麼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憂鬱的感覺。當人遇到挫折、失落、艱難或不如意的事,很自然的會感覺憂傷、提不起勁或疲累,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如果情緒低落的程度太嚴重,又持續得太久;或者沒有明確的原因,卻產生強烈的憂傷感,都要留心憂鬱症的可能性。有時憂鬱症也會以煩悶、沒有耐心、容易發脾氣,或是持續性的疼痛和疲倦等方式來呈現。
憂鬱症有多普遍
全世界有3.5億人是憂鬱症患者,約為世界總人口的5%。無論男女老幼、不分貧富貴賤,都有可能被診斷憂鬱症。台灣的社區老人大約10~15%有憂鬱困擾,3~6%有重度憂鬱症;換句話說,每十位老年人,就有一兩位受到輕重不等的憂鬱所苦,只是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自己有憂鬱症,或是不知道就醫可以改善症狀。根據研究推估,台灣大約有31萬名老人憂鬱症患者,但實際就醫的比例不到一成。
老人憂鬱症的成因
老人憂鬱症形成的原因很複雜,很少只因為一種因素就引起憂鬱,比較可能是一連串的身體、心理和社會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的結果。
身體的因素:人在生病時,特別容易憂傷。慢性疼痛、腦部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和巴金森氏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癌症等各種慢性疾病,都會增加憂鬱症的機會。
心理的因素:長期的焦慮、失眠、無助感、自我價值感低落、負面悲觀的思考方式等等,都可能令人感覺憂鬱。
社會的因素:退休、空巢、喪偶、家人朋友去世等生活上的重大事件,或是經濟情況不佳、家庭衝突、寂寞等生活上面臨的問題。
營養的因素:吃得太少、飲食不均衡或腸胃吸收不良,都會造成老人家營養不足,使得體內的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和荷爾蒙失衡或不足,進而影響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
老人憂鬱症的篩檢
關於老年憂鬱症,有專門的篩檢量表可以檢測。
國內常用的是簡式老年憂鬱量表(GDS-15)。
以上的15題,每勾選一個『O』得1分。大於5分表示有憂鬱症狀;大於10分表示已達憂鬱之診斷。得分超過5分以上,建議進一步找醫師評估。可以先諮詢您平常看的或較了解您的醫師;或者直接到精神科、身心科門診進行評估。
為什麼要治療憂鬱症
很多老年憂鬱症患者覺得,自己只是心情比較煩、或不想說話而已,沒必要看醫生。但憂鬱症如果不治療,症狀有可能會惡化。長期心情不好,會導致胃口不佳、身體活動減少,身體有可能退化得更快。另外,憂鬱症也會加重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使這些原有的慢性疾病更難控制。因此若有憂鬱的症狀,建議及早尋求醫療協助。
憂鬱症如何治療
憂鬱症的四大治療目標是:減除憂鬱症狀、預防復發、恢復生活功能、提升生命價值。治療的方法很多,包括藥物、運動、營養和心理治療等等。
服藥:抗憂鬱藥物和一般鎮靜劑或安眠藥不同,沒有藥物依賴的顧慮。藥物的作用在調整腦中神經傳導物質,提升腦中血清素、多巴胺或甲基正腎上腺素,以降低憂鬱的感覺。
運動:許多的研究都證實運動對改善憂鬱症狀有幫助。運動可以刺激腦內啡分泌,使人感覺快樂;也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使人感覺放鬆;還能改變正腎上腺素、血清素或其他大腦中化學物質的含量,減緩憂鬱的症狀。
轉念:學習使用正向的想法取代負向的想法,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憂鬱情緒。試著從生活點滴中累積正向想法,來改善心情;或是藉由心理諮商門診、團體心理治療來學習轉念的方法。
營養:營養治療對於憂鬱症非常重要。血中某些胺基酸含量過低可能造成疲勞或憂鬱,例如色胺酸不足就與負面情緒息息相關。維生素B6、B12、葉酸、維生素D的不足,礦物質鋅、鎂、鋰、鉻或鐵的缺乏,必需脂肪酸EPA、DHA過低,以及膽固醇過低都被發現與憂鬱症相關。因此均衡而健康的飲食十分重要。有些老人家胃口不好或腸胃吸收不佳,可考慮安排相關的營養素檢測,以調整適合的飲食或補充特定的營養素。
世界衛生組織將憂鬱症列為21世紀中,引起失能及早逝的第二位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是普遍而常見的疾病,也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知道憂鬱症不是「只存在腦袋裡」的疾病,憂鬱的症狀受許多因素影響。當有憂鬱的感覺時,勇敢地尋求幫忙;憂鬱症的治療是有效的,只是需要自己和家人、專業醫護人員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