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1. 什麼是骨質疏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1994年定義:一種全身性骨量降低,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會導致骨骼的脆弱,結果使發生骨折的危險性增加。
2. 骨鬆性(脆弱性)骨折,好發在那些部位?
髖部,手腕,上臂骨折及脊柱壓迫性骨折。
3. 如何診斷骨質疏鬆?何時應該治療?
一般來說,如果已經發生脆弱性骨折,就可以說是臨床上的骨質疏鬆。如果沒有骨折,可以利用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機器來測量骨密度,得到一個T值。
T值>=-1是正常的,-1 < T 值 < -2.5稱為低骨量或骨質減少,T值<=-2.5稱為骨質疏鬆。
已發生脆弱性骨折,或骨密度 T值 <=- 2.5應治療 (但不一定符合健保給付)。
4. 臨床上如何找出骨鬆或骨折高危險群?
有下列之一者,建議就醫
已發生骨鬆性骨折
一分鐘骨鬆問卷>=1分
世界衛生組織骨折風險評估工具(WHO-FRAX),預估10年髖部骨折風險>=3%,或主要骨鬆性骨折風險>=20%
http://www.shef.ac.uk/FRAX/tool.jsp?lang=cht .年齡-體重>20
身高比年輕時減少3公分,或站立時壁-後頭部距離>3公分
男性70歲以上,女性65歲以上,建議至少做一次骨密度
5. 骨鬆防治原則為何?
戒煙、避免飲酒過量(每日不超過三杯)
合適的運動與預防跌倒
身體質量指數值不宜低於 18.5 kg/m2
足量鈣質(1200mg/天)、維他命D3(800IU/天)及蛋白質(每公斤體重約1.2g/天)
篩選高危險群,指導保健及就醫
選擇合適的藥物
藥物多元,有一天一次,一週一次,3月一針,6月一針,一年一針,與醫師討論後選用。使用藥物時,需補充足夠的鈣。
*本文轉載自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網http://www.taggpb.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