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現今頗流行的正向人生觀,但詮釋不一,有時候會被誤導...
文/ 少過 收錄在《不老族隨筆》
文振今天的電話,嚇了我一跳,他說:「我報名參加日本旅遊團了,這是今年第二次出國旅遊,準備年底再出國一次。」
文振是公務員退休,領年金夠他一年出國旅遊三次?
我問他:「你那麼愛出國啊?」
他回說:「自從聽過活在當下,覺得很有道理,一把年紀了,趁還能動,多跑,多玩,我不想『錢在銀行,人在天堂』。」
「萬一不幸,你錢用光了,卻生病了,怎麼辦?」
他回說:「不會啦,多跑多玩,心情好,身體自然不會生病啦。」
頭一次聽到如此詮釋「活在當下」的。可能有不少人也持這種想法吧?
活在當下,現今頗流行,是個正向的人生觀,但詮釋不一,有時候會被誤導。
聖嚴師父曾經講過「活在當下」這個課題,他用一個例子說明。
師父說:
「有個罹癌的病友,每次見到主治醫師,必問兩個問題,一個是病什麼時候會好,可以出院?第二個是,出院後會復發嗎?主治醫師的答案每次都一樣,告訴病友,病情穩定後就可以出院,出院後會不會復發,那得看你喜不喜歡復發?不喜歡的話,出院後,得定時回診,同時,最重要的是,必須調整生活習慣,吃得對、多活動、不熬夜,把菸戒掉,細菌就不會再回來,也就不會復發了。」
師父開示說:
「活在當下,是把現今的事用心做好。有人誤解『當下』是指這一時一刻,不是的,當下有可能是一分鐘,或一天,或一個月……,比如生病的病友,可能需要兩週或兩個月或更久的休養,體能才能慢慢復原,這些時間都叫當下。把這段時間裡最重要的事做好,就是『活在當下』。」
師父接著說:「為什麼要活在當下?你想想,懊悔以往常常熬夜,不運動……等壞習慣,才造成今日的病痛,有用嗎?往日不可追。擔心會不會復發,更是自找麻煩,擔心,就不會復發嗎?不只沒用,還會因擔心而影響情緒,升高復發的可能性。」
文振把儲蓄花在「當下」,將來老了,病了,醫療費用怎麼辦?他忘了他在這個當下,重要項目之一是儲蓄養老金。
師父開示:
「把當下重要的事做好,未來的事也就會跟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