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觀點 / 名家觀點

邁入60歲必須知道的事: 看診前、中、後,安全用藥三步驟

依照國內的慢性病統計,65歲以上的長輩,有8成長者罹患至少一種慢性病,有一半以上的長者罹患至少三種慢性病。罹患慢性疾病大多數代表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治療,慢性疾病越多,治療藥物種類就越多,當然藥物的副作用與交互作用就更多。

也因為大家都知道藥物會有副作用,也會有交互作用,所以大多數的民眾在門診最常問的問題就是:這幾種藥是不是可以一起吃,會不會衝突、有沒有重複。似乎只要藥物可以一起吃,那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其實不然。

要達到安全用藥的目標,可以順著平常的看診流程,依照下面的步驟來進行,就可以避免大多數的用藥問題:

看診前

整理藥物清單:要到醫院就醫
前,第一步要先在家裡整理現有的藥物清單。整理藥物清單,最簡單的就是整理一份現在吃的藥袋,其中包含各醫院與各科的用藥,甚至包含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帶到醫院給醫師參考。有些民眾會只帶著藥物,以為只要看藥物外觀,就會知道是什麼藥物,其實這是錯誤的概念。現在藥物的種類很多,許多形狀與顏色都相似,光看外觀很不容易辨識,甚至可能會導致錯認,這對於後續與醫師討論會造成很多問題。除了攜帶藥袋之外,如果能夠事先整理藥物清單,更可以進一步提升用藥的保障。藥物清單應該包含藥物名稱、劑量、作用、開立原因、常見副作用、過敏藥物、過去停用藥物原因,那更有助於醫師在開立藥物處方時,可以事先避免開立過去有副作用或過敏的藥物。

紀錄看診問題:除了藥物清單以外,為了避免看診時因為時間急迫,忘記問重要的問題,建議把最近發生的問題,好好地記錄下來,如果能夠詳細把發生狀況、時間與頻率記錄下來,更可以有助於醫師進行診斷。

紀錄基本生命徵象:每天記錄血壓、心跳、體溫,這對於醫師看診、調整藥物或給予生活習慣建議,都有很大的幫助。

看診中

提供事先準備的資料:進入診間以前,記得要把事先準備的藥物清單、看診問題、基本生命徵象量測記錄準備好。

詢問新問題是否是藥物副作用造成:告訴醫師最近發生的新問題,與醫師討論這個症狀是否可能是藥物副作用所造成,如果是藥物副作用,如何進行藥物調整;假如不是藥物副作用,這症狀是否能用非藥物治療方式來處理,假如無法用非藥物方式處理,能否使用最少的種類與劑量來治療,盡量達到減少藥物使用的目標。

看診後:更新藥物清單資訊

紀錄醫師說明:看診過程中,醫師會依照現在的狀況提供新的照護方式與注意事項,詳細記錄這些照護方式,可以避免時間過久後忘記。
更新藥物清單:如果藥物有調整,應該更新藥物清單,並詳細記錄某些藥物不使用的原因。

紀錄遇到的問題與用藥效果:下次回診前這段時間遇到的問題,應該詳細紀錄,當作醫師下次回診參考。如果有更改使用藥物(新開、停用或是更改劑量),也需要紀錄後續的反應,當作醫師下一次處方的參考。


<< 上一則 回列表頁面 下一則 >>

其他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NEWS LETTER

揚生風箏報

加入揚生健康電子報,我們將不定時提供您關於健康活動的相關報導,讓您的健康 UPUP !!

訂閱成功 !!